发布时间:2015-03-10 15:13:00 人次浏览
师资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生命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当代哲学研究基地(985)执行主任, 武汉过程哲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华中科技大学985 II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专业数据库负责人。
教育背景:
1981-198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科技情报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5-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科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0-199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科学史科学哲学系,获M.Phil.学位。
1991-1995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
2004-2008年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在职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6年1月-- 4月在牛津大学哲学系进修。
2008-2009年在美国加尔文学院作为John Templeton Fellow从事博士后研究。
工作经历:
1988-1990在华南理工大学从事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哲学教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
1991-1994在西安大略大学哲学系任工程伦理学和数理逻辑助教(T.A.)工作;
1996-2003在多伦多和南加州从事数据库编程工作,历任软件工程师, 高级软件工程师;
2003年-至今在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004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博士生导师,教授。
研究方向:
科学哲学,科学史,心灵哲学。
讲授课程:
《科学技术史》、《心灵哲学》、《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批判性思维》等。
科研成果、部分论文:
1. Chen Gang, Multiculturalism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Washington DC: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2011. pp49-54.
2. “李百特精神时间试验的哲学意义”,《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6期.
3.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唯名论者吗?” 《哲学动态》2010年第3期。
4. “结构实在论能解决科学实在论的问题吗?”,《哲学研究》2009年第12期。
5. Chen Gang, Hierarchy, Form and Realit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09-3.
6. “论休谟问题:从层次的观点看”,《哲学研究》2008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9年第3期。
7. “亚里士多德的心灵哲学”,《哲学动态》2008年第8期。
专 著:
1. 《世界层次结构的非还原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2. 《心灵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forthcoming.
译 著:
1. 《卢卡契谈话录》(龙育群 陈刚 译,陈修斋 校),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
2. “中国经济中的传统、现代和后现代问题”,克里福德-科布,《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4年第6期。
3. “乔治-麦克林”,胡叶平,《文化传承与中国的未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4. “哲学在二十世纪英语世界的命运”,斯蒂夫-富勒,陈刚译,《当代英美哲学地图》,欧阳康主编,人民出版社 2005。
“人工智能的哲学及其批评”, 詹姆斯-费泽, 陈刚译,《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刘钢 主编,商务印书馆,2008年。
获奖情况:
1985年获武汉大学大学生科研论文二等奖。
1987年获武汉大学研究生科研论文一等奖。
1987年获湖北省青年学者二等奖。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海外基金会BCCI奖学金。Cambridge Overseas Trust BCCI Scholarship.
1991年获加拿大安大略外籍学生奖学金。Ontario Overseas Student Bursary.
200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
2005年获GPSS Research Award,巴黎多学科大学。
2005年获中英暑期哲学学院优秀论文奖和英国皇家哲学所奖学金去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
2006年获GPSS Major Award, 巴黎多学科大学
2008年获John Templeton Post-Doc Fellowship at Calvin College, MI, USA
Copyright @ www.mkrjt.com, 2014. 武汉麦可睿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龙阳大道特8号壹加壹第1幢1单元7层6号 联系电话:027-58905753
技术支持:武汉漫路骐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